手足口病的防控小知识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多种肠道病毒可引发手足口病,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。
二、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
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--5天,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,主要侵犯手、足、口、臀四个部位,出现数目不定的椭圆形或梭形水疱。
1、发热:发病初期,孩子会先有发热、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,持续1--2天,体温多在38度以上,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。
2、厌食: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有散在红斑与疱疹,口腔疱疹易破溃。幼儿进食时会引起疼痛,因此会有厌食的表现。
3、“四不像”特征: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,不像药物疹,不像口唇牙龈疱疹,不像水痘。所以临床上有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的四不特征。
4、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一般在一周内痊愈,无后遗症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。个别患儿会出现泛发性丘疹、水疱,严重者可能伴发脑膜炎、脊髓炎等。
三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
1、传染源和传播方式
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并且传播方式多样,以通过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。病毒可通过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等污染的手、毛巾、玩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;可通过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经飞沫传播;饮用或食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感染。
2、易感人群
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,因此可反复感染发病。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3--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3、流行方式
四季均可发病,以春夏季多见。此病传染性强,传播途径复杂,流行强度大,传播快,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。
四、手足口病的预防
1. 隔离患儿
为避免传染,患病幼儿自发病起,应隔离至少三周。此外,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、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,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患儿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。
如果幼儿出现咽部疱疹、发热等异常情况,请立即带幼儿就医并及时告知幼儿班主任老师,不可带病上学。幼儿痊愈后,凭借就诊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返园。
2. 避开人群
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电影院、游乐园、超市商场等,避免交叉感染。
3. 注意卫生
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,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。掌握好个人卫生,掌握好洗手、消毒、通风和运动。幼儿玩具勤清洗,并在阳光充足处暴晒。